P氏生物安全体系
目前非洲猪瘟已成为影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全国能繁母猪的数量正逐渐下降,猪场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非瘟防控方案。生物安全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并且各种组织都在推行生物安全措施,但猪场依旧较为困惑,主要表现在如下点:
1、接触到的生物安全知识种类繁多,各执一词,缺乏系统、成体系的内容
2、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猪场担心回到猪场后无法落地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农正和)在全国第一起非瘟爆发后一直致力于非瘟防控方案的研究,在11月由PSY应用研究院推出P氏生物安全体系,以猪(pig)为主体,以猪不发病为目标,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病原不进入猪体内为行动指南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安全体系。从控五流、真消毒、防内乱3个维度系统的搭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并且有专业的P氏生物安全别动队队伍指导猪场进行落地。目前已在各猪场进行P氏生物安全体系的推广,获得猪场的一致好评。
一、P氏生物安全体系介绍
通常,我们普遍所认为的生物安全是如何将病原体拒于猪场之外或栏舍之外。
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完全将所有病原体拒之门外,因此无论是传统的生物安全还是广义的生物安全,特别针对中小规模猪场来说,以猪场为中心来界定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以猪为中心来界定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也就是说真正的生物安全是彻底阻止和排除发病风险,即我们既要关注病原体尽可能少的接触猪体,同时加强猪机体阻止病原体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并构建P氏生物安全体系,即如下图所示:
以猪(pig)为主体,以猪不发病为目标,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病原不进入猪体内为行动指南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安全体系。
整个体系包括『“控五流、真消毒、防内乱”』三个部分。一方面在于阻止病原体接触和进入猪体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外部生物安全,这一过程类似于军队对于国家安全的作用,其意义是对外的,其核心我们总结为控五流(即动物流、车辆流、物品流、人员流、水料流)和真消毒(三公里外洗消中心,猪场门口、场内外环境、猪舍内)两个部分;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由于猪场实际环境、饲养管理、生产操作等原因,加之猪群抵抗力强弱的差异,难免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的趁虚而入,因此防止内乱也是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类似国家的公安系统要避免内乱的发生。
1、P氏生物安全体系之控五流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猪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皆是存在风险的,即病原微生物传播过程中如何进入猪场、生产区、栏舍最终与猪体接触是需要媒介的,而这些媒介主要在于五个方面:即动物流、车辆流、物品流、人员流、水料流。控五流即最大限度的在五流从外界到与猪体接触的所有环节层层把控,逐级降低其所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浓度甚至完全消除。
1)控制人员流
➤高度重视全场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提高;
➤猪场门口有针对人员的合格洗消间及消毒流程(淋浴、更衣、换鞋)并有专人负责;
➤对外来人员,各个生产车间有严格的访问参观流程;
➤ 进入生产区,针对人员有严格的消毒(更换衣)流程并有专人负责;
➤各生产车间严禁串舍(尤其是公猪舍、隔离舍、化尸池和化粪池)或有相关的流程遵循
2)控制动物流
➤严禁从疫区外购种猪、精液、仔猪;
➤避免频繁外购种猪、精液、仔猪,供应场猪群健康度(如每年四次的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必须高于本场且最近一个月未发生过疫情;
➤尽量使用中转售猪台或车辆售猪,避免未经彻底消毒的拉猪车接近本场,收猪人尽量避免进出以及与本场人员接触;
➤售猪过程中人员、猪只、物品禁止反向流动,售猪完毕人员及时洗澡、消毒,使用过的衣物、鞋、工具、过道、售猪台等所有与猪有过接触的物及区域严格清洗消毒;
➤禁止外来生物入场,场内禁止饲养猫、狗、鸡、鸭,定期灭鼠、杀蜱虫、防蚊蝇、
➤母猪上产床、转保育、转育肥否严格空栏消毒,母猪上产床前是否进行体表清洁消毒;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3)控制车辆流
➤尽量避免外来车辆进入场内,有条件可离猪场3km外设立洗消中心;
➤外部车辆若进入场内需要有完善的清洗、消毒、干燥流程;
➤场内车专车专用、禁止外出,使用完后及时清洗消毒;
➤有条件猪场可建设足够设施(如出猪台、中转站)避免所有外来车辆进入场内,如针对病死猪、淘汰猪、商品猪向外的转运,针对饲料、种猪向内的转运;
4)控制物品流
➤所有物品能否进入场内必须经过本场兽医允许;
➤门卫消毒室有合格的消毒设施并安排专人负责,对于进入场内所有物品及时收集、清洗、消毒;
➤禁止外购猪肉,其它非猪肉制品若需进入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所有物品进入生产区须进行第二次严格消毒;
➤操作器械、生产工具禁止栏舍之间交叉使用,且及时清洗消毒,医疗废弃物及时收集并做好分类处理;
5)控制水料流
➤严禁使用泔水、含猪血浆蛋白粉、血粉、肉骨粉的饲料喂猪;
➤选择有质量及安全保证的饲料及原料供应商;
➤饲料搬运工搬运饲料进仓时,穿专用工作服、水鞋,向生产线运输时要换另一套工作服进行搬运;
➤饲料房、仓库设置多个熏蒸及紫外线消毒点,每3天换一次熏蒸液,每周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清洁;
➤场内散落饲料及时收集清理、及时清理料槽(料线);
➤选择洁净、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深井水、自来水),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定期清理消毒水线;
➤禁止使用污染水源进行冲栏;
2、P氏生物安全体系之真消毒
消毒不是简单的喷洒消毒剂,而应让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进行充分有效的接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消毒前有效清扫、泡洗,在去除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能充分暴露需消毒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消毒剂才是真正的消毒。以空栏消毒为例,包括车辆、场地等的消毒都应做到基本的『清扫(除)、冲洗、泡洗、消毒、干燥五步』。
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消毒剂消毒前,必须先清洁卫生,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如污垢、粪、尿和垃圾等;
2)任何有效的消毒,都必须首先彻底湿润欲消毒的表面,进行消毒的药液用量最低限度应是0.3 L/m2,一般为0.3~0.5 L/m2;
3)注意消毒液作用时间: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一般接触30 min 以上;
4)注意温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消毒剂所要求的适宜温度操作;
5)使用消毒剂时,必须现用现配制,并混合均匀;
6)不同性质的消毒剂不能混用,需使用2 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剂时,先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60 min 后用清水冲洗,再使用另一种消毒剂;
7)充分考虑地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选择对不同病原消毒效果确实消毒剂;
8)日常消毒过程中定期轮换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3、P氏生物安全体系之防内乱
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猪病学》提出的超剂量负荷感染理论异曲同工。即疾病(传染病)发生与否是机体抵抗力同各种病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机体抵抗力足够(机体正气内存)时,对病原毒力及病原浓度的耐受力就会足够强(机体能抵御外邪)。
因此 防内乱即扶正祛邪的过程,从西医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一方面如何 提高机体抵抗力 (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抵抗力,非特异性抵抗力是特异性抵抗力的基础),另一方面 降低或消除各种因素 (如毒素、病原微生物)对猪群(只)的损伤。
养猪生产过程中机体的代谢紊乱、病原杂乱、管理混乱、各种因素(如毒素、应激等)添乱都会增加病原侵入机体的概率,也是生物安全很大隐患。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阻止和排除发病风险,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阻止病原侵入机体,有效做好“防内乱”,才是真正完善的P氏生物安全体系。